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妇科肿瘤卡铂化疗所致过敏反应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2022(4):413-421.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2.04.01
    [摘要](946) [HTML](571) [PDF 903.72 K](1525)
    摘要:
    铂类药物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化疗。卡铂作为顺铂的衍生物,属于第二代铂类抗癌药,具有“等效、低毒”的特点。过敏反应是卡铂化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急性过敏反应可危及患者生命。预防卡铂过敏、及时诊断并给予规范治疗,对于提高妇科肿瘤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的制定,旨在为妇科肿瘤医师提供借鉴和指引。
    2  急性放射性皮炎防治研究进展
    曾小玲,盛小伍,周晓,戴捷
    2021(5):524-529.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1.05.02
    [摘要](744) [HTML](409) [PDF 511.34 K](1513)
    摘要:
    急性放射性皮炎是一种由肿瘤放射治疗、职业性或意外事故以及战时核辐射等大剂量射线照射后引起的皮肤损伤,常发生于辐射后数天至数月内。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认为与放射线直接或间接诱导细胞DNA损伤,引起细胞凋亡、坏死相关。现代医学对急性放射性皮炎有效防治尚无统一共识。本文旨在将近年来针对急性放射性皮炎药物和物理防治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和学术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研究方向。
    3  三级淋巴结构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朱甜,王佑权
    2021(6):673-679.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1.06.04
    [摘要](726) [HTML](482) [PDF 449.60 K](1354)
    摘要:
    免疫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即使阻断免疫检查点在多种肿瘤中均能有效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但肿瘤免疫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三级淋巴结构(TLS)为抗肿瘤细胞的产生和体液免疫应答提供了关键的局部微环境,在多数恶性肿瘤中,TLS的存在与良好的预后相关,但在少数恶性肿瘤中,TLS对患者的预后价值尚存争议。因此,进一步解读TLS与不同肿瘤类型之间的关系可能为开发新型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4  染色体外环状DNA调控肿瘤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龙瀛,任华益,周晓
    2022(1):1-5.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2.01.01
    [摘要](485) [HTML](648) [PDF 397.83 K](1327)
    摘要:
    真核生物细胞DNA绝大部分都包含在长链线性染色体中,此外,环状DNA分子同样广泛存在,例如线粒体DNA和染色体外环状DNA(eccDN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功能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eccD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性有关。本文综述了eccDN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耐药中作用机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
    5  GP或NX方案在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评价
    高春燕,赵振慧,刘炜,李妍,李红玉,马小平,李莉,刘丹,李冰玉,李迅
    2022(1):60-64.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2.01.09
    [摘要](716) [HTML](676) [PDF 538.00 K](1318)
    摘要:
    目的 观察GP方案与NX方案在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内科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96例既往接受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转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GP组(48例)和NX组(48例)。GP组给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NX组给予NX方案(长春瑞滨+卡培他滨),共治疗6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进展时间(TTP)和药物毒副反应。结果 NX组ORR、DCR虽高于G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组TTP略高于NX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高于N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X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G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方案与NX方案对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相当,值得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高,可根据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案的耐受程度来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6  临床常见静脉输注用抗肿瘤药物的输液器选择
    谭志美,郑春茂,王安发,周西滢,成浩
    2022(3):400-408.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2.03.18
    [摘要](913) [HTML](0) [PDF 537.63 K](1221)
    摘要:
    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结合文献,对近年来包括10余种新型分子生物靶向药物在内的51种临床常见静脉输注用抗肿瘤药物的输液器选择进行总结,包括普通输液器、PVC材质输液器、精密过滤型输液器或避光输液器等,从用药安全、有效角度考虑,针对不同药物选择适宜的输液器类型,为临床常见静脉输注用抗肿瘤药物的输液器选择提供参考。
    7  蛋白酶激活受体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王明,张亮,毕谆,肖婷,杨诚
    2021(5):519-523.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1.05.01
    [摘要](643) [HTML](270) [PDF 696.33 K](1211)
    摘要: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可以为肿瘤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也与肿瘤细胞转移有关。目前,抗血管生成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蛋白酶激活受体(PAR)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已被证明可以作为癌基因,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研究发现,PARs可被凝血酶激活,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参与肿瘤血管生成,可作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点。本文主要介绍了PARs的活化机制及其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并对近年来靶向PARs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抗肿瘤药物的结构、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8  PKM2在肿瘤代谢中的作用和转化研究
    李朵,肖迪,楚菲依,杨小平
    2022(3):303-311.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2.03.04
    [摘要](305) [HTML](355) [PDF 1.16 M](1139)
    摘要:
    肿瘤细胞的新陈代谢与正常细胞有较大差异,肿瘤的可塑性强是导致靶向肿瘤代谢治疗研究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丙酮酸激酶是细胞糖酵解通路的关键酶,可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转化为丙酮酸并产生三磷酸腺苷。M2型丙酮酸激酶(PKM2)可以通过增强Warburg效应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合成代谢,还能够进入细胞核内作为共转录因子和蛋白激酶调节基因转录,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PKM2在Warburg效应、合成代谢和肿瘤微环境方面的新突破,并简要介绍了PKM2的非代谢功能以及PKM2靶向小分子药物临床转化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9  从抗癌新药研发历程认识药物创新研发的艰巨性(二)
    刘昌孝
    2023, 13(6):649-656.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3.06.01
    [摘要](112) [HTML](224) [PDF 1.18 M](1061)
    摘要:
    10  1例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致非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病例分析
    董利森,王越,邬旭日,刘俊祥,苏长海
    2021(5):645-650.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1.05.22
    [摘要](791) [HTML](841) [PDF 463.64 K](1053)
    摘要: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指南推荐结直肠癌术后使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作为辅助化疗方案,化疗过程中常出现手足综合征、恶心、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较少引起血糖异常。本文报道1例37岁男性结肠癌患者(既往无糖尿病)术后使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5个周期后,血糖持续升高;化疗第7周期后,停用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给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患者血糖逐渐好转。停用化疗药物6个月后,患者仅服用二甲双胍即可控制血糖正常。
    11  叶酸及其代谢酶基因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综述
    蒋瑜羽,王东红
    2021(5):535-538.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1.05.04
    [摘要](517) [HTML](525) [PDF 411.60 K](1033)
    摘要: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有研究显示,缺乏叶酸可能导致宫颈癌。MTHFR基因及MTRR基因是影响叶酸水平的重要因素,其编码的蛋白是叶酸代谢通路的关键酶。MTHFR是一种能将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为5-甲基四氢叶酸的关键酶,维持着DNA的正常甲基化反应,这是叶酸代谢循环的主要形式。MTRR是一种辅助酶,有研究报道其基因多态性与癌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叶酸缺乏是否系宫颈鳞癌的致病因素或增加其易感性,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争议且尚无定论。因此,本文旨在对叶酸水平及参与其代谢的关键酶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2  自噬与肿瘤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李双辉,陈艳华,吕莹
    2022(3):331-336.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2.03.07
    [摘要](340) [HTML](168) [PDF 881.81 K](989)
    摘要:
    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是临床肿瘤治疗的常用方法,其中化疗在控制肿瘤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化疗耐药严重影响着肿瘤患者的预后。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降解其大分子并破坏细胞器的一种生物自我消化过程,可维持细胞稳定并保护细胞,大量证据证明,自噬与肿瘤的发生、转移、靶向治疗和耐药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分析部分基础实验及临床试验,分析自噬与肿瘤耐药之间的关联,探讨自噬在肿瘤化疗耐药中的相关分子机制,以期为研发特异性靶向阻滞自噬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13  结直肠癌住院患者分阶段药学监护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薛静,黄小艳,高旻,黎小妍
    2022(1):117-121.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2.01.18
    [摘要](328) [HTML](303) [PDF 1.18 M](982)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结直肠癌(CRC)住院患者分阶段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制定住院CRC患者分阶段的药学监护模式及监护内容,依据该监护模式对1例使用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左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发生3度迟发性腹泻及2度口腔溃疡的CRC患者进行分阶段药学监护。具体内容包括化疗前的药学监护,如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评估、既往不良反应程度的评估、化疗药物剂量调整的评估;化疗中的药学监护,如化疗药物预处理的合理性、化疗药物致吐级别的评估与监护;化疗后的药学监护,如不良反应监测、出院带药建议及患者用药教育。结果 通过制定并实施CRC患者分阶段药学监护模式,患者得到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药品不良反应得到了及时发现与干预。结论 通过制定住院CRC患者分阶段药学监护模式,临床药师可以对该类患者进行有效的用药监护;本模式可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14  KRAS突变型肺癌作用机制与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
    胡晓庆,张聿达,陈阳倩,向思琦,言欢,秦浩越,黄哲,张星,马宏志,张琳,曾亮,张永昌,杨农
    2023, 13(6):702-708.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3.06.07
    [摘要](227) [HTML](400) [PDF 590.33 K](964)
    摘要: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KRAS是肺癌发生基因突变的重要位点。由于KRAS突变亚型中常缺乏药理学药物靶向的口袋,KRAS突变位点一直被认为是“不可成药”的靶点。本文主要概括了KRAS突变型肺癌的作用机制和KRAS成药所面临的困难,并对KRAS突变的治疗策略和耐药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15  党参、白花蛇舌草防治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屈映,李诗莹,张书信,高静,林子,尹毓章,王志颖,曹敏然,姬慧茹,聂桂宽,严美悦,张炜琼
    2021(6):707-719.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1.06.09
    [摘要](643) [HTML](237) [PDF 9.46 M](912)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并筛选党参、白花蛇舌草治疗结直肠癌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探讨党参、白花蛇舌草防治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以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参数筛选候选化合物成分,并预测其潜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检索药物靶点对应的人类基因,在Genecard数据库中检索结直肠癌对应的基因,采用String工具对药物和疾病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绘制疾病靶点PPI,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基因-疾病关系网络,合并网络筛选核心基因,分别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从党参、白花蛇舌草中共得到28个候选化合物,所对应的靶点共469个,药物靶点对应的人类基因排除未找到的共196个,结直肠癌对应的基因8248个,药物基因与疾病基因中心交集63个,构建的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中共63个节点,569个连接。GO功能分析提示,相关作用机制涉及分子功能、细胞组成和生物过程3个方面,发现结直肠癌可能与调控平滑肌和上皮细胞的增殖、调控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血液循环以及对营养水平的反应等有关。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可能与p53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党参、白花蛇舌草防治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成分干预p53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有关,为阐明其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16  某肿瘤医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合理应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刘芬,龚倩,符一岚,李花,潘勇,伍奕
    2021(5):624-629.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1.05.18
    [摘要](919) [HTML](846) [PDF 470.70 K](903)
    摘要:
    目的 制定《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分析湖南省肿瘤医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合理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建立方法,结合中国、日本等国以及FDA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药品说明书、NCCN指南、CSCO指南等,制定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DUE标准,评价本院108例患者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情况。结果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适应症不合理51例(47.2%)、用法用量不合理43例(75.4%)、联合用药不合理10例(17.5%)、治疗周期内血常规监测不合理73例(67.6%)、止吐预处理不合理47例(43.5%)。超适应症使用比较普遍。108例点评病例中,符合说明书适应症9例(8.3%)、超适应症使用99例(91.7%),其中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超适应症48例(48.5%)。结论 本院建立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DUE标准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7  重楼皂苷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聂芩,谭君,陈乾,况刚
    2022(3):337-343.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2.03.08
    [摘要](709) [HTML](182) [PDF 591.80 K](901)
    摘要:
    重楼是我国常用的抗肿瘤药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大量研究发现,重楼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类,包括50多种化合物,其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成分为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等,对肝癌、肺癌、膀胱癌、骨肉瘤、神经胶质瘤等多种恶性肿瘤均具有抑制作用。本文梳理了重楼皂苷的主要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以及分子作用机制,以期为重楼皂苷类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其在抗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来源。
    18  维康醇与维泰醇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刘旺,王衡,黄剑,李本义
    2021(6):651-657.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1.06.01
    [摘要](230) [HTML](124) [PDF 507.47 K](891)
    摘要:
    维泰醇是从短叶红豆杉树皮的真菌突变株中提取并纯化的单体化合物,维康醇是其氧化物异构体。近期研究表明,二者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抗肿瘤活性,可干扰肿瘤细胞中多重信号通路的活性,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引起细胞周期阻滞。维泰醇可特异性作用于黄嘌呤氧化酶,促进细胞内活性氧堆积,激活内源性凋亡通路,导致细胞死亡。蛋白质谱研究表明,维泰醇可特异性地与线粒体三羧酸循环中的4种酶蛋白结合,扰乱线粒体有氧呼吸功能和细胞能量代谢,减少ATP的产生,遏制体内肿瘤生长。维泰醇与维康醇均表现出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能力,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研究还指出,维泰醇具有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性,对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目前在细胞水平和动物体内的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成药前景。
    19  1例奥希替尼致神经毒性不良反应报道
    杨飒,蒲兴祥,王倩之,龚倩,邬麟
    2022(2):272-276.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2.02.22
    [摘要](647) [HTML](422) [PDF 990.26 K](886)
    摘要:
    1例EGFR 21外显子L858R错义突变的Ⅳ期肺腺癌患者服用埃克替尼16个月后疾病进展,基因检测结果为T790M突变。改用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奥希替尼治疗4个月后出现行为异常,6个月后返院复查脑部MRI示脑转移瘤较前减少并缩小,但出现脑白质疏松,后于外院就诊期间发生癫痫,经分析考虑为奥希替尼所致神经毒性。本文首次报道了奥希替尼的罕见神经毒副反应,旨在提醒临床使用奥希替尼须警惕神经毒性。
    20  lncRNA PVT1通过miR-1207-5p靶向调控Wnt6/β-catenin2信号通路对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影响
    姚艳,黄秀敏,刘争进
    2021(5):561-569.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1.05.08
    [摘要](215) [HTML](228) [PDF 4.84 M](874)
    摘要: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TV1对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61例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qRT-PCR检测miR-1207-5p、lncRNA PVT1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构建lncRNA PVT1沉默细胞系,分为Ovcar3-siPVT1组、Ovcar3-siNC组、NC组。采用MTT和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1207-5p与lncRNA PVT1、Wnt6的靶向关系,StarBase和TargetScan网站预测相应miRNA可靶向结合的基因;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6/β-catenin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构建siPVT1+过表达miR-1207-5p、siPVT1+过表达Wnt6细胞系,以siPVT1+siNC为对照,验证lncRNA PVT1的调控作用。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lncRNA PVT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癌旁组织(P<0.05)。与NC组和Ovcar3-siNC组相比,Ovcar3-siPVT1组中lncRNA PVT1的表达显著下调,细胞克隆数、侵袭数减少,细胞迁移率降低,Wnt6、β-catenin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证明miR-1207-5p与lncRNA PVT1、Wnt6具有靶向关系。经StartBase和TargetScan网站预测分析,miR-1207-5p分别与lncRNA PVT1、Wnt6存在靶向结合位点。与siPVT1+NC组相比,siPVT1+过表达miR-1207-5p组和siPVT1+过表达Wnt6组细胞克隆数和迁移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lncRNA PVT1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中高表达。高表达lncRNA PVT1可能通过上调miR-1207-5p表达增强Wnt6/β-catenin2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促进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我要投稿 杂志简介 杂志简介 二维码
    TOP
    ×
    《肿瘤药学》
    《肿瘤药学》编辑部打假维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