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I-dC16 酸敏释药胶束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构建聚乙二醇- 亚胺键- 棕榈酸酯(PEG-I-dC16)酸敏释药纳米胶束,并考察载阿霉素胶束在体外的抗肿瘤活性及药物被细胞摄取的情况。方法 通过透析法制备载阿霉素胶束,采用紫外法测定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用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 电位。进一步采用MTT 法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摄取量,并用激光共聚焦观察细胞核内的药物蓄积量。结果 分子量为2000 的PEG 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2.7±1.1)%和(49.8±2.2)%,平均粒径为(72.3±2.5)nm。酸敏释药胶束的细胞药物摄取量与细胞毒性均高于非酸敏释药胶束,且在细胞核的药物蓄积量也比非酸敏胶束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dC16 酸敏释药胶束可增加细胞或细胞核对阿霉素的摄取量,提高其体外抗肿瘤效果,为开发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提供了研究基础。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申辛,黄榕彬,刘映,等. PEG-I-dC16 酸敏释药胶束的制备与体外评价[J].肿瘤药学,2015,(1): ( in Chinese)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我要投稿 杂志简介 杂志简介 二维码
TOP
×
《肿瘤药学》
《肿瘤药学》编辑部打假维权声明